|
新华网上海1月1日电(记者吴宇 任沁沁)海关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上海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平均每月约45亿美元,在上海进出口总额中占16.5%左右。
“这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数字。因为30年前,中美还没建交,两国间的贸易量都很小,别说上海了。”年近八旬的陆露弟老人感慨。
1972年,陆露弟还是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那年2月底,他参与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沪的接待工作,而正是那次访问上海时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奏响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序曲”。
“记得我们专门为尼克松准备了一场上海工业展览会,让他一下飞机就去参观,见识一下当时中国工业领域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最新的发明创造。没想到,中美建交30年来,上海真的凭借改革开放,成了美国等海外企业云集以及中美两国贸易往来的重镇。”陆露弟说。
当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锦江小礼堂,被尼克松称为“中美关系起步的地方”。如今,这座历史建筑经过改建,不仅用来开会和接待外宾,更是一对对年轻人举办婚礼的理想场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潘锐认为,中美建交3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一段历史时期,两者不是巧合,而是有内在联系的。
“中美建交为中国开启了一个走向并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窗口和渠道。中国只有走向世界,才能让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到实处。”潘锐说。
在潘锐看来,过去的3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次次洗礼与成长,特别是每逢美国总统更迭,美对华政策就会波动,这已成“不是规律的规律”。潘锐预计,候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受国内因素影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抬头,中美双边贸易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这是让人担心的。作为一名学者,我更希望今后中美之间多关注环保、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课题,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美之间相互需要,相互依赖,今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频繁,合作会更加广泛、深入,伤害对方也是在伤害自己。这是中美建交30年来的重要经验总结。”潘锐说。
潘锐认为,中美两国从敌对关系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贸、文化等领域以及政府和民间层面都有广泛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世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此评判两国建交,不仅对于各自国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事件。未来30年,我们期待看到一幅更为崭新和更具内涵的中美关系图景。”潘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