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3月1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第12个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听力筛查”。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而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早期给予干预及,最终使得许多患儿聋而不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韩德民教授指出。
所以提醒,如果十个月大了还不会发“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那么就应当及时查查听力了。
听力障碍发现晚 进行筛查早干预
儿童处于期,尤其是阶段,是语言的关键时期。
这个期间儿童如果发生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的发育迟缓。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韩德民教授介绍。
而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给予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最终可以使很多患儿聋而不哑,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水平的目的。
1岁前家长难发现 新生儿筛查是关键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所以,等到家长发现问题来就诊的时候已经晚了。”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黄丽辉副研究员表示。
据介绍,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到了2—3岁不会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这样一来,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
黄丽辉副研究员表示,到了两三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据专家介绍,轻者会导致辨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孤僻、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所以它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听力问题早发现
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听声音时将头转向一侧。
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ma”等声音;
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
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
某些音发不准,如“3”、“4”、“7”等;
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内容。
日常及交流障碍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
平时较为孤僻,不愿交流;
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
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
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