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关于症的相关资料,提供有兴趣者参考:
《发作原因》
1.环境气压下降:
空气稀薄,肺部换氧效率降低,造成动脉含氧下降。
2.运动气压下降:
人体在海平面运动时,动脉内含氧会轻微上升以供应运动所需。但在高海拔运动,动脉内气压反而会下降。
3.睡眠气压下降:
在高海拔睡觉,呼吸的换氧能力在睡眠中会明显下降很多。有句谚语说:「睡得愈低,爬得愈高」,因为在愈高海拔睡觉,睡眠的低氧现象愈明显,所得到的休息愈没有效。
《预防之道》
一般说来,活动的海拔愈高、爬升的速度愈快、活动量愈大、高度适应做得愈少、过去愈常发生高山症的人,愈容易出现「高山症」的症状。出现高山症与否反倒与身体强不强壮无关。
预防高山症之道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来着手:
一、做高度适应:
首先当然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
二、适时补充水份:
在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
三、药物的预防及治疗:
「Diamox」是一种很弱的利尿剂,也用来治疗癫痫和青光眼,被广泛用在急性高山症和高海拔肺水肿已十多年了,它可以在一天之内透过造成「高氧性代谢酸血反应」来刺激呼吸。在一般的高地适应中,「高氧性代谢酸血反应」要五天的时间才能达成,正确的预防剂量长年以来一直有很多争议,比较被大多数医师接受的作法是:从爬升前二天开始,每8至12小时口服250mg,共服用五天。一些人对这个药物有一些胃肠不适,唇舌、下肢感觉迟钝的副作用,所以对仰赖触觉活动的人(如盲人)要谨慎使用。最要紧的是,这个药物的结构和磺胺药很类似,对磺胺药过敏或有肾脏疾患的人,绝对不可以使用。
《症状出现时》
如果症状出现了,就来不及做任何预防措施。这个时候最有效而且保险的方法是下降 (Descend),登山界流传一句很有意思的玩笑话,说对付高山症的三大策略是『3D』,即『Descend,Descend,and Descend』(下降,下降,再下降)。一旦下降,几乎所有人的所有症状都会马上缓解。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在某些状况下是无法马上下降的,而且有很多情形其实也不一定非要马上下降不可,有些事是我们当场马上就可以做的…
1.叫醒病人,让他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走走或坐着休息一下。给病人好好睡一觉,常常是最不智的处置。
2.对病人的头痛可以给他服用止痛药,但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降低血小板的凝血机能,增加高海拔视网膜出血的机会。也不要用镇静安眠药,它们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加上睡眠低氧现象,足以把一个单纯的急性高山症弄成肺水肿或脑水肿。
3.在此时给病人氧气会很有效,几乎可以立即改善症状。
4.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
肺水肿是因为缺氧造成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打个比方来说,是肺内充满了过多的水,此时换气能力大大地降低。病人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时可能有气泡声、不断咳嗽且可能咳出水样气泡物、最后甚至有意识障碍。
脑水肿则是在缺氧后,血管内的水份外移到缺氧细胞和组织间隙中,导致水肿。脑部的水肿可以造成动作失衡、幻觉、意识障碍。这两种疾病都会昏迷而死亡。
领队要在队员发生高山症时,必须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有肺水肿或脑水肿的现象发生。
一旦有一丝丝的怀疑,不管确不确定,绝对要马上下降,迟疑常常就造成死亡。氧气及高压袋在此时都只是暂时的作用,若有这些装备自然可以在下降途中使用,但不可以因此而延误下降。
本文转载至 : 台湾大学Maxwell BBS站 ( 并获得原作者授权刊登 )
本文作者 : 花猫 ( 山猫登山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