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舟山是一座几乎没有车的城市
如今,一分钟,16辆车进出跨海大桥
一辆班车驶出舟山市汽车客运中心
一辆桥检车为大桥完成48平方米的“体检”一分钟舟山跨海大桥本报记者 张蓉
70年前,舟山是一座几乎没有车的城市 如今,一分钟,16辆车进出跨海大桥 一辆班车驶出舟山市汽车客运中心 一辆桥检车为大桥完成48平方米的“体检” 东海之上,长桥卧波,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上午10点多,52岁的朱国年开着一辆大巴驶入舟山收费站,加入了这海风荡漾中奔腾不息的车流。 他要带着37位乘客前往上海,而这个收费站正是舟山连通世界的起点。 它是舟山跨海大桥最主要的出入口。如今,平均每分钟,16辆车在这里进出,其中,至少有一辆这样的大巴车。 今年是舟山跨海大桥开通的第十年。过去十年里,这座蜿蜒近50公里的大桥上,车流量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在增加,是全省高速公路中车流量增幅最快的一座大桥。 客运中心一分钟 至少发出一班车,驶向跨海大桥 恰逢周日,舟山市汽车客运中心内人流不断,一片繁忙。每一分钟,至少有一班车从这里发出,驶向跨海大桥。 上午9点40分,朱国年驾驶开往上海的大巴满载乘客准时发车。10点多,大巴从舟山收费站进入舟山跨海大桥,在涛声阵阵的海面上一路奔驰。 “如果是十年前,舟山的大巴车线路坎坷得很。”做了34年客车司机的朱国年感慨说。以往,从舟山到其他城市的车辆都要通过轮渡,一旦遇上大风大浪,轮渡不通行,大巴车只能干等着。“有时,车到了上海,天气突变,不能返程。我当晚就被困在上海,不能回家了。” 2009年,跨海大桥的开通不仅将舟山至上海的时空距离从6个半小时缩短为4个半小时,更颠覆了舟山千百年来非舟楫不能往来的格局。而今,舟山市汽车客运中心每天有300班客车往返于舟山跨海大桥,每天运送8000人穿越海洋,抵达大陆。 管理处监控室一分钟 中控员要巡检近15个画面 “3月31日,舟山主线入口车流量12555辆,出口车流量9962辆。”在舟山跨海大桥管理处的监控室中,运行管理分中心中控班长孙文文正在采集收费站数据。孙文文说,在跨海大桥主要的舟山收费站,平均每分钟有16辆车进出。 屏幕上,同步播放着284个高清画面,它们实时反映着跨海大桥一丝一毫的变化。 “大桥上,平均每200米就有一套高清摄像机,实现了路面全程高清无盲区覆盖。”孙文文和同事们在这里轮班进行24小时监控,密切监视图像,每十分钟再全线巡检一次,也就是说,一分钟要巡检近15个画面。 “甬舟高速K52舟向,异常。”当天下午,主监视器上跳出了一段预警提示,画面中,一辆车撞上了中央护栏。“西堠门大桥K52舟山方向发生事故……”利用对讲机,孙文文第一时间通知了高速交警指挥中心。 桥下一分钟 桥检车为大桥完成48平方米的“体检” 同一时间,在西堠门大桥箱梁底部,离海面约50米的高空中,30岁的刘尊良和同事们正在为大桥进行日常“体检”。 一辆桥检车停在桥边,从护栏外向桥下伸出了一个长十多米、宽1米的平台,刘尊良和其余三个技术员就站在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米大的平台上作业。 从当天早上7点上桥,直到下午5点下桥,这辆桥检车向前推进了2000米。这相当于,一分钟可为大桥完成48平方米的“体检”。 不过,大桥也有不少刘尊良和同事们无法亲自检测到的盲区,比如,200多米高的桥塔和几十米高的桥墩。2016年,无人机被应用进来,成为了“桥梁医生”的望远镜,开始对这些曾经的盲区部位进行定期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