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之后的钱塘新区面积达531.7平方公里
大江东和下沙自此珠联璧合本报记者 何晟
远眺江东大桥
远眺江东大桥
东沙湖畔
东沙湖畔
植物雕塑扮靓下沙
金沙湖公园
4月2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钱塘江下游的这两颗明珠,自此正式整合、珠联璧合。 本报记者 何晟 拥江发展大手笔 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根据省政府的批复,新成立的钱塘新区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 决策部署,高效发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整合之后,新设立的钱塘新区面积达531.7平方公里,托管管理范围包括江干区的下沙、白杨2个街道,萧山区的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以及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其他区域(不含党湾镇所辖接壤区域的行政村)。 两区的整合,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任,也是杭州抢抓历史机遇,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平台的重要举措。 去年底举行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平台,重点在构建高质量发展大平台上实现突破,“支持杭州率先推进园区整合,打造新样板”。今年3月27日,省委书记车俊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对两区整合的统一认识,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大整合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新区打造成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 今年1月10日,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主城区要着力做好“东整、南启、西优、北建、中塑”五篇文章,加快建设标志性战略性大平台。两区的整合,无疑是杭州“东整”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激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引擎 1993年,原是一片滩涂的下沙获批成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余年发展,这里已成为杭州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副中心。 2010年9月,与下沙隔江相望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正式确立。几年艰苦努力,这片昔日“潮来水汪汪,潮退白茫茫”的不毛之地,正演绎着一幅产城融合、加速发展的壮美图景。 虽然成绩斐然,但杭州显然意识到,从目前情况看,两区距离省委省政府“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仅依靠现有单个平台,无论是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还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单凭“一己之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和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打破体制桎梏,整合两区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大平台”,成为必然的选择。 今年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杭州就召开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干部大会。会上,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大江东有空间有潜力,但产业竞争力偏弱,城市功能相对滞后;经开区产业基础好,高教资源丰富,城市配套完善,生活氛围浓厚,但有效发展空间不足,可用空间基本开发完毕,难以满足进一步发展所需。整合,是从根本上解决两区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可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彻底解决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1+1>2”的功效。比如,整合后两区间的产业转移将更加顺畅,有利于产业链加速形成;有利于形成核心城市功能区,统筹解决产业人才安居生活的问题;有利于将现有教育科研资源进一步释放……两区整合后,将激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引擎,不再是一个制造业集聚区或开发区,而是杭州高端智能制造的核心板块,和未来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