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华盛顿3月2日电(记者 刘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业陷入全面困境。在国际金融界,许多人以“僵尸银行”来形容当时的日本金融业——死不了,却也活不好。如今,美国的金融业,比如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金融巨擘似乎正在重蹈日本同行的覆辙。
美国国际集团2日披露,其去年第四季度损失达到了创纪录的617亿美元,而花旗集团、美国银行仍徘徊在生死边缘。受此影响,纽约股市2日继续暴跌,道琼斯指数自1997年以来首次跌破7000点心理关口。
美国金融业危机的症结在哪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倾向于认为是流动性问题,为此财政部不断注资,美联储大幅降息并敞开借贷,主要目的都是增加市场流动性。基于这一判断,如果市场重新树立信心,银行业也将化险为夷。
但从当前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比如问题资产仍在增加、房产价值继续下降、经济衰退不断加剧、失业率上升、民众资产性收入剧减等因素来看,流动性问题不会是唯一的因素。美国前财政部长贝克就指出,许多美国银行面对的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还有支付能力不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拯救金融业采取何种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拯救金融业大致有三个手段: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国有化。对美国来说,单纯注资已是一条死路,用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话说,这种“铁铲手段”无异于是在填补一个无底洞。
国有化则是一条险路,最近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股价暴跌,正是出于投资者对国有化的担忧。因为一旦国有化,一方面投资者权益受损甚至会化为乌有;另一个方面则会影响投资者对其他银行的信心,导致更多资金逃离市场,引发更大危机。而且,在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人们普遍对政府能更有效管理公司存有疑虑。
目前似乎可行的就是采取中间道路,通过引进私人投资或者部分国有化,实现银行的重新资本化,同时辅之以大幅注资,并成立专门的坏账银行。换言之,这是一种多管齐下的“鸡尾酒疗法”。
按照贝克的建议,美国政府应将目前的金融企业分成健康型、必要型和无望型三大类别。健康型自然无需政府救助,必要型政府则必须力保,无望型则让其接受市场淘汰。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避免危机久拖不决而难以挽回。这就要求财政部目前对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必须立足于最坏点,并争取最好的结果。另外,随后采取的措施力度必须足够大,速度必须足够快。
但不管哪种选择,政府和纳税人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以属于“必要型”的花旗集团为例,美国政府已注资450亿美元,但从目前来看,更大规模的救助势在必行,这将导致更多纳税人的钱面临损失,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和道德风险。何去何从,也考验着美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决策力。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上世纪90年代,正是日本政府的犹豫,使日本金融业问题久拖不决,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10年”。殷鉴未远,贝克就指出,当时美国官员曾不断敦促日本关闭部分“僵尸银行”,避免遭受更大损失,但未能如愿,现在美国则碰到了类似问题,“如果我们不能重视我们自己曾提出的意见,这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