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大连7月30日电(记者 张晓松)记者从30日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2008年以来,全国通过财政审计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600多亿元,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2700多件,提出审计建议并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健全完善制度1.2万多项。
近年来,审计机关按照“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自觉将财政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严肃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注重揭示和分析违规问题背后涉及到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充分发挥了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和社会公众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审计机关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把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投资绩效作为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重点民生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并对重特大公共事件和投资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2008年以来,全国通过投资项目审计,核减投资或结算额950多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各级审计机关对扩大内需以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等1.9万多个投资项目实施了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节约资金或挽回损失260多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财政审计工作要以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为目标,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审计范围,促进规范预决算编报制度,提升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刘家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审计工作的8项重点,包括:积极推进健全统一和完整的政府预算;积极推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财政法治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动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积极促进财政政策与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落实;积极维护国家财政安全;积极推动预算公开透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