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的历史
根据不同的地貌特点,可将攀登技术分为岩石作业和冰雪作业两大类,其中,岩石峭壁的攀登技术简称攀岩技术。攀岩运动,又被人们誉为"岩壁上的芭蕾"。
攀岩技术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家、攀岩运动创始人埃德瓦特首次用简单的钢锥、铁锁和登山绳索等技术装备,成功地攀登上了险峰。1890年,英国登山家马默里又改进了攀登工具,发明了打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把攀岩技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但是,种种难度较大的攀岩竞赛,则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的。当时苏联高加索地区一些地方体协和军队中,率先开始试行攀岩竞赛,逐渐发展为全苏性比赛。1974年9月,苏联和斯洛伐克的登山组织,在苏联克里米亚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锦标赛",英国、民主、联邦德国、、和等12个国家的2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此后,国际登山联合会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攀岩锦标赛",比赛项目有个人攀登赛、个人平行计时赛和小队攀登赛等。
我国从1987年起已先后举办了5届全国性的攀岩比赛,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攀登赛、双人结组攀登赛和人工岩场的攀登比赛。但不论那种比赛都是以攀岩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攀岩技术还可以运用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消防、建筑等广泛领域。开展这项运动,不但经费开支少,而且装备简单,还具有难、险、新以及竞争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攀岩的基本方法
三点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体姿势
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3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要想身体放松就要根据岩壁陡缓程度,使身体和岩壁保持一定距离,靠得太近,会影响观察攀岩路线和选择支点。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时要贴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时,上、下肢要协调舒展,盘眼要有节奏,上拉、下登要同时用力,身体重心一定要落在脚上,保持面向岩壁、三点固定支撑、直立于岩壁、三点固定支撑、直立于岩壁上的攀登姿势。
手臂的动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点、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攀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个优秀的攀岩运动员必须有足够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对初学者来说,在不善于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况下,手壁的动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发。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时情况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其动作规律是,重心活动轨迹变化不大,节奏更为明显。但攀登自然岩壁时其动作就变化很大,要根据支点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扒、捏、拉、推压、撑等。
脚的动作
一个优秀攀岩运动员的攀登技术发挥得好坏,关键是两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脚的动作要领是,两腿外旋,大脚趾内侧贴近岩面,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自然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但要切记,膝部不要接触岩石面,否则会影响到脚的支撑和身体平衡,甚至会造成滑脱而使膝部受伤。另外,在用脚踩支点时,切忌用力过猛,并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脚配合
凡优秀攀岩运动员,上、下肢力量是协调运用的 。对初学者或技术还不熟练的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显得更为重要,攀登时往往是上肢引体,下肢蹬压抬腿而移动身体。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时就容易疲劳,表现为手臂无力,酸疼麻木,逐渐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后,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难以继续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学习攀岩,首先要练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为主,再配合以脚腕、脚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体重心随着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协调地移动,手脚动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转自《登山攀岩》 |
|